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0篇
  免费   820篇
  国内免费   1269篇
测绘学   629篇
大气科学   464篇
地球物理   652篇
地质学   2180篇
海洋学   827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地理   57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通过对里伍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包裹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里伍铜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为探讨里伍铜矿成因类型和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2013年12月华东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超过20 d连续重度霾天气过程。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华东地区大气细颗粒浓度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持续机制和前期外强迫因子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华东连续重度霾天气和东亚中高纬阻塞高压活动密切相关。2013年12月白令海到鄂霍茨克海阻塞活动加强导致东亚地区天气瞬变扰动异常偏弱,贝加尔湖东侧弱高空脊长时间维持,我国东部地区受弱偏北风影响,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有利于华东本地大气细颗粒物积累和北方霾粒子向华东地区输送。进一步研究表明2013年12月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活动偏强可能和前期热带印度洋暖海温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93.
为有效引入“流依赖”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同时降低集合预报带来的计算量,尝试通过优选与同化时刻天气形势更相似的历史预报样本,并结合预报过程中的时间滞后样本,将两种样本引入集合-变分混合同化系统中,构建基于优选历史预报样本和时间滞后样本的集合-变分混合同化方案。单点观测理想试验表明,优选历史预报样本结合时间滞后样本,既能够缓解样本不足所导致的采样误差,又能够为同化系统提供“流依赖”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连续一周的循环同化及预报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ERA5资料和探空资料,三维变分方案整体表现稍差,样本组合混合同化方案分析场和预报场的均方根误差最小,且比仅用时间滞后样本的混合同化方案有所改进;降水评分整体也表现最优,尤其对中雨和暴雨的模拟改进较明显,较好地模拟出了强降水中心的强度和位置,且改善了降水过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一次江淮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1999年6月23日发生在江淮地区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了影响这次暴雨过程的物理条件、云团的演变特征及与中尺度系统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暴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多个中尺度云团在相继生成和移动发展,暴雨中心是几个发展较强的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水汽输送,并且通过强垂直运动向对流层中上层输送水汽,这次暴雨与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西南涡分裂出一系列的小涡旋,这些小涡旋边向东移边减弱,并且同时在地面上引发小低压,这些中尺度低压增强低空水平辐合,成为触发不稳定能量的机制,低空急流中心与雨区相互对应,且急流风速增强,风速水平切变梯度增大的过程对应着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995.
利用YHGSM 0.25°×0.25°高分辨数值产品作为背景场资料,使用WRF模式与WRF-VAR同化系统对中国区域进行连续一个月(2009年7月1~31日)的模拟试验,试验分为3组:(1)不同化任何资料,(2)同化常规资料,(3)同化ATOVS卫星资料;对3组试验进行了形势场检验和Ts评分.结果表明,第(2)、(3)...  相似文献   
996.
我国南方冬季气候变暖前后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我国南方逐日降水资料及逐月温度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并计算极端降水的GPD(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重现值,讨论了气候变暖前后我国南方冬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冬季气候变暖的突变发生在1991年前后,且气候变暖后我国南方冬季的极端降水强度普遍有所增加。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一步分析气候变暖前后的环流场特征,发现东亚热带冬季风异常与我国华南、江南地区降水异常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东亚热带冬季风偏强(弱),华南、江南地区降水偏少(多)。气候变暖后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有利于北方的冷空气向南输送。此外,气候变暖后我国南方地面气温升高,海陆热力差异减小,东亚热带冬季风减弱,有利于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向我国大陆东南部输送,并在东南部形成异常的水汽通量辐合,有利于形成强降水。气候变暖后,中高纬度与中低纬度异常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是我国东南部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所謂架空結構是指搁置在較高的支墩上的連續梁結構,例如高架橋梁或水電站的架空輸水管道等。這類結構在承受震動荷載(例如地震)時,常會引起較大的變形和应力。如支墩較粗矮,則在計算較低的頻率時,其作用可近似的以一彈簧支座代替之,而忽略支墩本身的結構震動影響。這是一個常用的假定,可以使計算工作充分簡化。本文首先對這一情况作了詳盡討論,給出较完整的解答,包括起始條件影響在内,並提出用“載常數”及“形常數”的觀念來進行計算。然后本文給出考虑支墩的震動影響時的精確解答,分別就縱横方向的震動進行討論,並指出近似計算公式和精確公式间的關係,近似公式只能在支墩較剛固和計算较低階的頻率時才適用。文中列出了結構作横向諧和震動時的特別解答,可見其計算工作量將比近似法增加不少。  相似文献   
998.
多尺度生态资产遥感综合测量的技术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着重论述了如何建立多尺度生态资产遥感综合测量的技术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如何建立一整套生态资产遥感监测、野外抽样调查以及监测结果质量控制的技术标准与规范;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生态资产遥感测量的技术规程、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野外抽样调查与检验方案;③通过建立生态资产遥感测量和野外抽样测量与检验的集成系统,实现系统的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999.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7,他引:50  
1998年在帕米尔东北侧伽师及其周边地区完成了两条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 结果表明,西昆仑、塔里木和天山在地壳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 塔里木块体具有稳定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地壳平均速度较高(6.5km/s). 向南进入西昆仑,地壳明显增厚,厚度可达0km左右,且地壳平均速度偏低(6.0-6.2km/s),偏低的地壳平均速度主要来源于相对低速度的下地壳结构,反映了西昆仑褶皱系下地壳介质的特征. 向北进入天山后,地壳同样明显增厚,但增厚的程度低于西昆仑下,约为50-55km. 天山地壳同样具有明显低的平均速度(6.2km/s),显示了天山地壳相对"软"的特征,但天山地壳偏低的平均速度来源于广泛分布于中地壳的低速度层和速度偏低的下地壳. 在印度块体向北强烈推挤的作用下,该区地壳遭受强烈的不均匀变形,塔里木块体向南插入西昆仑下,向北插入天山下,形成了该区强烈地震频繁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Although China wa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fastest-growing aging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limited scholarly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migr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The full picture of their migration in the entire country over time remains unknow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older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flows and their drivers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95 to 2015, using four waves of census data and intercensal population sample survey data. Results from eigenvector spatial filtering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s indicate that older adults tend to migrate away from low cost-of-living rural areas to high cost-of-liv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moving away from areas with extrem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The location of their grandchildren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attract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family-oriented migration is more common than amenity-led migration among retired Chinese older adults, and the cost-of-living is an indicator of economic opportunities for adult children and the quality of senior care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